说实话,两支球队实力并不均衡。曼联首发阵容不给力,运气不好,这是看得见的事实;穆里尼奥本人临场指挥失误欧冠国米曼联比赛回放,这不可否认(这个问题后面会讲)。只是36比6的射门数据太惨不忍睹,遮掩了很多实际情况,导致舆论一边倒。
首先,穆里尼奥战术思维开始落后的说法确实值得商榷——现在的防守反击战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要摆好大巴,几个人4秒内从中场穿过,就能轻松突破对方防线。在穆里尼奥之前成功的几个赛季里,前锋的个人能力和存在感,甚至完成进攻战术的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在曼联这样弱过。
这就引出了第二点,在讲第二点之前,我先简单说一下现在反击战术的复杂性。
由于防守结构的快速演化,反击和传控互相渗透,导致单反逐渐弱化或成为现今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单反的情况,要么是因为机会太好,要么就是前场球员的个人能力足以在战术对决中粗暴地控制单反战术并快速化解战斗。
可惜的是,现在的红魔前锋线,无论是个人能力、跑动强度,还是复杂的技战术执行力,都不在这个级别。单从反击质量来看,与穆里尼奥第二个夺冠赛季的国米、皇马、切尔西相比,曼联都无法达到接近的水平,更别说跟上节奏了。
第二,我们可以看看穆里尼奥成功执教期间,手下的主力前锋和中场球员,他们的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穆里尼奥的切尔西:德罗巴(凶猛)、达夫(稳健)、罗本(快速)
中场:兰帕德(勇气队)
国际米兰:迭戈·米利托(瘦弱)、埃托奥(快速)
中场:斯内德(创造)
皇家马德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上帝)、本泽马(稳定)、迪玛利亚(快)
中场:厄齐尔(创造)
穆里尼奥的第二支切尔西:阿扎尔(瘦弱)、迭戈·科斯塔(勇敢)
中场:法布雷加斯(创造)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曼联的主力前锋和中场,每个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前锋:卢卡库(胖子)、拉什福德(年轻)、林加德(粗野)
中场:博格巴(疯狂)、马塔(创造)
对比很明显,穆里尼奥当然要按照自己的战术蓝图买球员,也犯过不少错误——直到现在;比如让埃及人梅西跑了(部分原因是切尔西和阿扎尔两虎难下),让他在利物浦发威。我觉得他在曼联这两年买的对球队帮助最大的两个人,其实是马蒂奇和伊布。而因为大奉先同志上赛季后半段状态平平,让他转会到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又是一步败棋。显然,神塔没有去参加2018年世界杯,当然比起那些在俄罗斯被榨干的弟子,他的状态要好得多。
简单总结就是:曼联球员之所以不能完全理解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战术,而国米、皇马、切尔西却能,就是因为球员的上限太低了。在穆里尼奥来之前,有一位战术大师在老特拉福德吃过不少苦头,那就是路易·谢夫、假摔、范加尔。如果说范加尔成名后的半生中,从未带过比曼联上限更低的球队,穆里尼奥也是如此。而且,穆里尼奥入主曼联以来,从未遇到过与他执教理念极其一致的中场球员,前锋和后卫的情况也差不多。
第三,基于第二点,曼联本场比赛的失利,就是在反击和推进过程中,定位球和传球不够精准。罪魁祸首不是埃雷拉和马蒂奇,而是前场三人中的拉什福德和林加德。主队的防守很有针对性,当这两个人拿到球时,只要加速,就会破坏。如果两人不加速或者完成转身,防守队员就会立即前压就近逼抢。其他队友迅速展开围堵,利用本地人数优势,扼杀他们推进的可能。这种防守战术取得了连克洛普都未必想到的巨大收益。
拉什福德才21岁,经验不足,被雪藏也很正常;但林加德已经26岁,跑位方式不够多样,持球节奏不够多变,回撤不够频繁,视野不够开阔,处理球太过粗心的弱点在本场比赛在利物浦强势跑动和围攻下全部暴露无遗。他的确策动并打入扳平一球,但整场比赛稳定性极差,对整体进攻的润滑作用微乎其微。
目前还不清楚穆里尼奥是否更愿意使用马塔在中场控球、组织进攻。
让我通过一些游戏截图进一步解释一下。
比赛进行到第6分21秒,曼联的反击遭遇到了红军的快速回传,达洛特在边路推进受阻,此时只有政委埃雷拉在他附近,马蒂奇1秒后中路跟进,在他到来之前,红魔三名前锋没有一人放慢速度后撤增加策应力度,再加上林加德居然对位范戴克,简直就是卵石撞石头。
四秒后,马蒂奇接球试图传球,但利物浦六人组成两道灵活的防线,将30米区域压缩,左边锋拉什福德回撤接球,而林加德还在禁区弧顶,这次进攻以拉什福德远射被扑出而告终,可见曼联中场与前场脱节的严重性。
相比之下,利物浦的进攻就更有层次感,一看到曼联五人防线布置好,法比尼奥就从弧顶回撤,马内和萨拉赫也先回撤再前插,而本场比赛真正回撤组织前场进攻的菲尔米诺则开始前插,对客队中卫进行逼抢。在马蒂奇身后,还有纳比·凯塔从防守型中场游走,随时准备向前推进。整个进攻阵型很有层次感,进攻跑位合理。
第11分46秒,马蒂奇断球后,埃雷拉带球向前,遭到三名利物浦球员包夹。此时,右路是唯一合理的传球机会。结果林加德选择甩开法比尼奥,直线跑动,希望埃雷拉将球向前传,为自己提速。接下来的情况是,埃雷拉在空当位置传球,落到了守候的纳比·凯塔脚下。
本场比赛,马蒂奇和埃雷拉不知道多少次遭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大多数时候看到的空当都没有队友接应,这些前场的队友宁愿和对方的后防线擦肩而过,也不愿意回撤打开更多的传球路线。
如果伊布拉希莫维奇、博格巴或马塔中的任何一个人在场上,他们都不会做出如此业余的决定。
反观利物浦,以菲尔米诺和马内的进攻站位为先导进行整体施压,已经被多次证明,非常有效。第13分23秒,利物浦通过中场争夺获得球权,马内带球推进,马蒂奇因抢断失去位置,中路大面积纵深暴露,让纳比·凯塔得以从容应对。这种情况下,长传很容易,法比尼奥等人前压组织进攻也就不足为奇了。说白了,红军没有中锋,却能保持前锋和中场轮番的传球跑动套路,跑位既有复杂性,又有充足的跑动。别说曼联了,就算是欧冠四强排兵布阵,也难以抵挡。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在18分25秒的比赛中,菲尔米诺回撤到锋线参与组织和传球的次数——至少有5次。面对曼联五防三右的局部优势,法比尼奥→菲尔米诺→纳比·凯塔的传球直接找到了对方客队薄弱的防守。由于队友及时做出反应,利物浦前场进攻球员拿球后很少遇到被逼抢、转身无力的情况。
这是防守拉什福德的经典案例,拉什福德面朝边线接阿什利·扬的传球,克莱因快速前插逼抢,马内和法比尼奥同时后撤,将拉什福德的持球空间压缩到最小。红魔新10号太年轻,缺乏足够的反击手段摆脱防守。
同样的镜像战术出现在下半场,林加德享受到了这一乐趣。
在红军首粒进球的慢动作回放中,当菲尔米诺在边线接球时,法比尼奥果断回撤。在他踢球后的短短时间内,利物浦打出了三种进攻套路:
1. 马恩向旁边跑去,然后突然向前,甩开了杨教授。
2. 菲尔米诺跑进林德洛夫和拜利之间的空隙。
3.萨拉赫跑过达洛特和拜利之间的空间,随时准备带球进攻。
这三个套路直接导致了杨教授对马内的眼神防守,法比尼奥所在的区域原本是林加德的防守覆盖范围。
第25分37秒,当达米安后场将球传给达洛特时,曼联前场的防线已经推进到了对方30米区域,出现了严重脱节,利物浦的高压防守迫使达洛特不得不冒险边路突破向前传球,但林加德却没有机会拿到球。
这就是林加德遭遇的镜像防守。第66分45秒,红魔反击,林加德持球推进时发现利卡库被双人盯防,队友均未到位,他第一个决定就是带球往边路推进。结果三名利物浦球员立刻从身后冲上来紧逼,直到林加德没有视野也没有协防,丢掉了球权。
第75分钟,曼联发起了一次非常有威胁的反击。红军在反超比分之后,体力下降欧冠国米曼联比赛回放,防守不力,前后线脱节,四后卫位置混乱。卢卡库将球回传给林加德,此时他控球空间巨大,两名队友费莱尼和埃雷拉冲进来,与拉什福德对射,这是非常少见的进攻局面。结果,林加德一有机会就选择射门!
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我认同穆里尼奥换下费莱尼组成三后卫,但对他不换马塔感到纳闷。曼联三名前锋的无球跑动准确度实在差强人意。多一米少一米对梅西和苏亚雷斯来说可能差别不大,因为他们控球选择更多,接球时机更好。但和拉什福德、林加德比起来,显然就不一样了。稍有差池,往往酿成大错。
尤其是林加德,在空位持球时,很难做出合理的进攻决定,这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红魔在由守转攻时频繁丢球。相对而言,曼联很多球员在传球准确性和时机把握上并不擅长,很难优化大局,执行既定战术欧冠国米曼联比赛回放,所以红魔的德比战成为了利物浦的进攻表演。
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战术看似人人都会,其实不然,至于某些门户网站不负责任的说曼联的主要问题出在中卫身上的内容,只能说是可笑至极。
[你还不买德利赫特和德容吗?]
标签: